我个人是非常喜欢江城的,读完江城,我的感受就是认真的生活是永恒的。作者的生活态度给人以很大的激励。顺带着我也喜欢作者,作为一个外国人,能在异国他乡克服一个个的困难,坚持生活下来,并且记录着这些,实在是太真实了。有种励志的成分在里面。

同样的作者,寻路中国让我看到了作者不一样的另一面。当一个人在一个环境中变得老道,我们也就能看清楚这个人真实的一面是怎样的。很简单的说,作者是个记者,寻路中国是纪实文学。写这些只是因为作者要观察要记录,并且作为一个外国人局限性肯定是有的。

第一故事中,作者把路边要打车的人手臂上下摇动的动作想象成是拍打狗,对于这个比喻多少有点冒犯别人,而作者竟然还以为自己开的玩笑多么有意思,反复引用。到这里我对作者已经抱有成见了。后面又说道有个女子要搭车,因为有点怀疑作者不是好人又放弃,作者也就有点生气,直接开走了。这里这位女子表现出谨慎,而作者表现出要自尊。既然你怀疑我,我还不爱搭理你呢。换做是我,我觉得虽然被怀疑了,但还不至于就不愿意帮忙了,多少还是会再解释一下的。作者胸怀不够宽广。

第二个故事是最好的,因为作者在里面投注了感情,和村民成了朋友。对待魏嘉小朋友,富有同情心。作者是个重感情的人,前提是对方是熟悉的人。我认为作者是个有感情的人,但是高度没有达到悲天悯人的程度。典型的能够悲天悯人的如贾宝玉。后面提到血库的问题,明显是作者对中国的医疗条件不信任,作者做的事也在情理之中,主要是面对的大妈无法沟通。

第三个故事,作者把那些到工厂捡垃圾的谋生者比喻成蝗虫,我认为不妥,对于每一个职业都应该有足够的尊重,显然作者不这样。作者还提到中国的房地产和拆迁,让我明白了这其中的关系。

作为一个美国人,看待中国,很难摆脱自己面对中国人的优越性,优越多了就演变成歧视,这是作者自身的不足,也是我不喜欢寻路中国的原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