充满温情的童年往事。
不同于草房子主人公是个农村小子,这次的主角是城里的小姑娘,而且是上个世纪上半叶的小姑娘。
其中最使我感动的是爸爸的花儿落了以及驴打滚儿这两个小故事。打你的爸爸,送衣服给你的爸爸,然后爸爸就不在了,你也必须成为一个大人。宋妈也是,开始看她烦,后面是同情,不舍。
还有一些细节令人注目,我12岁,有四个妹妹,2个弟弟。那个年代,无论是蛮荒的农村还是上流社会,女人一生的大部分时间就是怀孕生孩子。还有20年代,日本人在北京已经比较常见了,银行、医院都有日本人。
对比电影版的异同,小说里有兰姨娘这个故事,兰姨娘还跟爸爸拉过手。爸爸是抽大烟的,与电影中的形象变化较大。电影版还有在爸爸坟前的镜头,小说中是没有的。
关于作者的经历,林海音生于日本,籍贯是台湾。那个时候是日据时期,台湾人比较容易去日本,爸爸也是在日本留学,回来后先到台湾,然后来了北京工作。林海音后来一直留在北京,国民党退居台湾前回到台湾的,估计林海音也是没想到,这一回去就不好再回来了,直到80年代才能再回来,也是心酸。
最后是那首骊歌,原来流星于20年代到40年代的校园里,作为毕业歌的。没想到后来经久不衰,以至于到我上学的2000年后,学校里还在教这首歌。最近一次听到实在电影让子弹飞里,那个年代就该出现这首歌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