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言

看完第二部,真的想说点什么了。鉴于第一部,我是比较熟悉的,比如朱元璋朱棣,谁不知道啊,小说电视剧都已经有初步了解了。所以看的时候,波澜不惊,快感不多。但第二部,除了朱棣,还有许许多多精彩的故事,精彩的人,温暖的情。所以再写笔记啊什么的,真的想多写一点,我是看完了又回去大致翻阅一下,找到关键词,防止回忆的时候忘记什么了,不能马虎了。所以不管事实是怎么样,在我眼里,第二部确实比第一部精彩多。最近在简书看到做了10年读书笔记的人的笔记,吓得我都不知道自己在写的到底是什么鬼东西了,写这些有什么意义啊。我思考了一下,不管写的怎么样,证明我看过。就比如历史,如果不记下来,一个月后就忘了,但是记了下来,一个月后看到这篇,又都回忆起来了。现在,这就是意义。

我分为三个大段落划分,1是永乐盛世,2是仁宣之治,3一个民族英雄。下面开始回忆让此刻的我感动的第二部。

一、永乐盛世

内修政理

朱棣成功了,作为藩王克掉了皇帝,历时4年。建文帝失踪了,朱棣不能安心,派人去找,胡濙去找了。朱棣篡位不具有正统性,怎么办呢,硬说自己是马皇后生的,隐瞒了自己亲妈。那些建文的旧臣,如方孝孺,诛十族,第十族是朋友,学生。做完了这些事,朱棣还是觉得天下人不服他,他要文治武功,威震四海,这样才不会心虚。用解缙主编永乐大典,一部百科全书。又把京城从南京迁到北平,北平原来是他大本营,改名北京。虽然北边不是产粮区,环境也不好,但是因为跟蒙古作战,南京太远了。郑和原名马三保,小时候被抓去充军不幸被阉割。因为靖难有功,被朱棣赐名郑和。郑和的祖父父亲都是伊斯兰教徒,都去过麦加,郑和也有这个梦想,于是就开始7次下西洋的壮举。最远到达过非洲,航海中虽然也有过险境,都被郑和化解了。郑和下西洋不是耀武扬威,欺负弱小,而是文明的使者,传播文化,促进交流,比西方的一些航海家插个旗去殖民的行为强10000倍。此时共有30多国来给明朝朝贡,很多来了就不想走了,不愧为永乐盛世。

外征周边

当时的安南,就是今天的越南,本来是姓陈的当国王,但是姓胡的篡位了,而且瞒着明朝。直到发现朝贡的国书上面国王换了姓,此时的陈姓支持者也来告知了真相。张辅出征了,张辅是靖难战死的朱棣第一大将张玉的儿子。张辅也很强,30万大军征安南。安南也有应对之策,大象。于是张辅找来马匹穿上狮子的画像,又充分利用火铳,平定了安南,陈氏没有继承人,明朝就把安南划入了版图。

瓦刺是蒙古的一支,虽然不是黄金家族,但是也在西部地区强盛了起来。朱棣打败鞑靼后,打瓦刺。瓦刺实力强,但是明军更强。此时明军有三大营,神机营,三千营,五军营,并且有一套当时领先世界的战术体系。就是先打枪,再上骑兵步兵。瓦刺骑兵也失败了。火器应用要数云南沐家最厉害。沐英当年跟随蓝玉傅友德进攻云南,之后就被封在云南。云南大象多,只有火器应对的了。

两个儿子

永乐年间朱高炽朱高煦的争位我认为是堪比琅琊榜的权谋之争,因为他们的爹是个非正常手段上位的一代雄主,一不小心就倒台。朱高炽是太子,但是他腿残疾,又是个大胖子,远不如朱高煦漂亮威武。当年打南京时,朱棣就拍着他的背说,世子有疾,勉之,朱高煦从此就做上了皇帝梦。处心积虑打击朱高炽,当时大部分人看到朱高炽不牢靠了,都转投朱高煦。但是有有三个人始终支持朱高炽,就是著名的三杨,杨士奇,杨荣,杨溥,杨溥还为此坐了10年牢。朱棣喜欢打仗,不像朱元璋有旺盛的精力没日没夜的处理朝政,于是他就组建了内阁,内阁帮他做事,他就可以去打仗了。后来三杨组成的内阁堪称最强内阁。还设置巡抚总督督师管理地方大事。因为三杨的努力,朱高炽才没被废掉。朱棣在北征回来的路上死掉了,临死之前,胡瀅回来了。他最终得到了建文的消息,根据作者猜测,建文帝还活着,并且表达了不会再争了。朱高炽早先得到消息,顺利继位了。

仁宣之治

朱高炽

明仁宗朱高炽是个好人,他放过了朱高煦。他还把建文旧臣的后人都找回来,为方孝孺平反,但是他只干了一年就死了,他的年号叫洪熙

朱瞻基

明宣宗朱瞻基也是个好皇帝,他与他父亲统治时期,朝政清明,与民休养生息,史称仁宣之治,是明朝国力最强盛的时候。仁宗走了,朱高煦再也忍不住了,叛乱了。朱瞻基亲征,朱高煦不堪一击,被抓。朱高煦变成了喜剧演员,朱瞻基去看他,他莫名其妙的用脚勾了一下朱瞻基,朱瞻基用铜钟把他罩起来,他扛着钟走,最后朱瞻基放火烧死了他。

朱瞻基当政期间,开始启用太监,因为皇帝只有一个人,大臣有一帮,为了制衡,只好启用太监,没有别的办法。内阁有票拟权,皇帝有批红权。他教太监读书,这是乱象的一个起点。朱瞻基干了10年才30多岁就死了。他的年号叫宣德

民族英雄于谦

太监王振

王振本来是个县城小官,为了荣华富贵,出人头地,自宫当了太监。当时太监文化水平太低了,于是王振脱颖而出。太监有2个部门最有前途,一个是司礼监一个是御马监,司礼监跟诏书有关,御马监跟兵符有关。朱瞻基死了,他的儿子才8岁的朱祁镇继位了。王振是朱祁镇的老师,朱祁镇什么都听王振的。王振作威作福,独揽大权,收受贿赂,朝政乌烟瘴气。明朝开始走下坡路。这时瓦刺又强大了起来,统一了蒙古,首领叫也先。也先进攻明朝边关,王振不懂兵,偏偏要逞能。带着皇帝,带着20w明军精锐出发了。到了山西,一会要回自己老家看看,一会又不看,被也先逮到机会,全军覆灭。随军大臣50多员战死,包括那个平定安南的张辅。皇帝被俘,20w精锐尽没,这就是著名的土木堡之变,所幸的是王振也在乱军中死了。

于谦

按理说这明朝要走北宋的老路啊,但是此时一个人站了出来,拯救了这个危局,就是于谦。于谦的偶像是文天祥,宣德时期骂朱高煦有功,被委以地方大员。此时在朝廷纷纷议论南迁之时,力挺一战,并且迅速准备战备,稳定人心。此时代理政事的是朱祁镇的弟弟朱祁钰。朝堂上群臣请命要打击王振党羽,朱祁钰沉默了,于是朝堂斗殴开始了,几乎所有的大臣都去打那几个王振的党羽,活活打死。朱祁钰慌了,想逃走,于谦上前请求应判大臣们无罪,于谦的威望又上了一个层次。也先来了,带着朱祁镇做人质,大臣纷纷请求朱祁钰登基,朱祁钰登基了。朱祁镇成了太上皇,过期了。也先先在西北带着朱祁镇叩关,郭登杨洪拒不开门。也先之后去北京了,于谦正等着他。于谦下达了要么战死要么胜利这样的军令,各个门派人把手,分配武将。又亮出了最后的神机营(土木堡三大营也覆灭了),在石亨孙镗等人的奋战下,也先失败了,撤退的晚上又被大炮轰,也先恢复元朝的霸业也覆灭了。

朱祁镇

朱祁镇是明朝最传奇的一位皇帝了,但是他并不坏,还是个好人。因为小时候父亲就死了,年纪小被人利用也很正常。直到土木堡被俘,他将开始他传奇的一生。土木堡战败时,他也不跑,镇定自若,蒙古兵见他不凡就把他带去见也先,他也不怂,甚至他在也先那里还处到了朋友,他是那种到了哪里都人缘好的人。作为人质,被带着东奔西跑,大明朝也不要他了,有了新皇帝。流亡的日子是艰苦的,也是能体现患难与共的。袁彬就是跟朱祁镇患难与共的人,北方冷,袁彬把朱祁镇的脚放在自己怀里给他暖脚。袁彬遇难,朱祁镇愿用生命去救他。有个坏人叫喜宁,是个汉奸,总是迫害朱祁镇,后来喜宁被朱祁镇他们除掉了。朱祁镇还有蒙古朋友,叫伯颜帖木儿,总是帮着朱祁镇。朱祁镇对也先没有价值了,又不能杀他,就想把他送回去,但是明朝不来人接,因为朱祁钰不想他回来。朱祁钰爱上了皇位,放弃了兄弟。后来拗不过大臣终于派人去接,又不给钱,还好有个叫杨善的人,嘴皮子非常厉害,把也先说动了,不花钱就能领回家。

朱祁镇回来了,之后就被关在南宫。土木堡之后,朱祁镇的皇后钱氏倾尽所有的财物送给也先,希望也先放人质。当然没放,于是钱氏每天哭每天哭,哭瞎了一只眼,哭断了一条腿。皇后与皇帝之间也会有这种夫妻真感情,闻所未闻。此时,那么多年过去,钱氏在等他的丈夫回来,朱祁镇回来了。即使被囚禁,朱祁镇还是镇定自若,这么些苦吃过了,朱祁镇已经懂得了很多。

这下轮到朱祁钰着急了,他哥哥回来了,他的位子不稳了。而且太子还是朱祁镇的儿子(当年孙太后跟他当皇帝的交换条件),于是他贿赂大臣,让他们支持自己把太子换成自己的儿子。可是他儿子死得早,于是大家有要求他换回来,没辙了。朱祁钰也病了,快不行了。这时候冒出来一帮人,打算帮助朱祁镇复辟。这帮人有土木堡之后第一个提议南迁的徐锃,此时已改名徐有贞,石亨,太监曹吉祥,组成还乡团。在一个夜晚,带着朱祁镇夺门复位,并且成功了,朱祁镇又回到皇位了。

朱祁镇,明英宗,第一次当政年号正统,第二次天顺

朱祁钰,明代宗,年号景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