总评
豆瓣阅读买的电子书,一共7部,总共4、50块,要是买实体书的话一定上百的,毕竟一部就20多万字。
第一部主要描写朱元璋的一生以及建文帝朱允炆那几年。我认为可以分为4个部分,第一是朱元璋与群雄相争到扫灭陈友谅及张士诚止,第二是灭掉元朝驱逐北元到蓝玉扫灭元庭止,第三是内政方面洪武四大案到朱元璋去世止,第四是靖难之战到朱允炆倒台止。作者着墨最多的是靖难之役,花了三分之一的篇幅都在讲这件事,讲的很细致。
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就是,一开始以为讲历史,结果啥都讲。也有很多人诟病的一点就是,故弄玄虚,夸大其词,不过这也是章回体小说的套路。
一、群雄相争
朱元璋的发迹
朱重八
,安徽凤阳人,农民出身。为什么叫重八?因为祖上都没文化,只能以生日年龄等数字起名字,就是朱八八
。
元末,官员腐败,汉人又地位低贱,天下大灾,爆发了韩山童、刘福通
为首的农民起义。朱元璋家祸不单行,父母,大哥二哥都饿死了,朱元璋就去当打工的和尚,辗转讨饭于各地,在这期间磨练了心智。后汤和
引荐他去郭子兴
处参加起义军,因为能力强,郭子兴把义女马姑娘
嫁给他为妻,这就是后来的马皇后。后来从郭子兴处借来兵马,在安徽江苏
一带发展,占据金陵为根据地,成为一方势力。历史演进,小角色谢幕,出现了2个主要的对手。
陈友谅&&张士诚
朱元璋前期主要是自己指挥为主,他是杰出的政治军事家,这有赖于他后来的自主学习。手下有武有徐达常遇春
等名将,谋有刘基
,关键时刻能正确判断事情的人。
陈友谅
,湖北仙桃人,渔民出身。本是小吏,为人狠毒,一步步向上爬,最后干掉主子徐寿辉
,称国号汉,登基为帝,都九江,占据湖北江西
一带,陈友谅不愧为枭雄。第一次攻击金陵(南京),陈友谅水军强大,战船多,朱元璋引诱其至龙湾
,使其登岸,伏兵败之。但陈友谅还是很强大,不甘失败,又进攻南昌,朱元璋的侄子朱文正
也是个守城名将,陈友谅没能攻下来,朱元璋支援,双方于鄱阳湖大战
,朱元璋采用火攻,大败陈友谅60万大军,陈友谅战死。
张士诚
,盐贩出身,占据江苏浙江
一带,守城达人,自守之贼。元军攻打高邮
,张士诚硬是凭借意志力守了下来,也是个人杰。但是他不思进取,在朱元璋与陈友谅大战的时候,也不去支援陈友谅。等到陈友谅被消灭了,就轮到他了,被朱元璋围城,城破自杀。
二、对元战争
灭元朝
当时元朝还是很有实力,但是从南往北打,历来成功者少。而且蒙古人善战,骑兵厉害。朱元璋先从河南山东开打,凭借他卓越军事家的谋略善战的名将,逐步驱逐元朝,攻下大都
。后逐步往东北西北出兵,元迁都上都,称为北元
。
这一时期,只要是朱元璋制定作战计划,将领们去完成任务,类似于汉武帝时期的方式。朱元璋只坐镇都城,已经建立了明朝。
逐北元
这一时期涌现了许多名将,徐达、常遇春、李文忠、冯胜、邓愈、傅友德
等。元朝也有一位名将,名叫王保保
,只不过他的运气不好,总有人能打败他。期间常遇春病逝,一代名将陨落。当老将渐渐死去,新人脱颖而出,最厉害的就数蓝玉
,蓝玉率领15万军深入漠北,打到捕鱼儿湖(贝加尔湖)
,找到元庭,俘虏元妃,王公贵族大部,成吉思汗的黄金后代也遭遇灭顶之灾。后来另一支蒙古人建立政权,就是鞑靼
。蓝玉的功绩被朱元璋称赞为可以和卫青(仲卿)
,李靖(药师)
比肩,不可谓不伟大。
三、洪武四大案
对抗制度
朱元璋是个权力欲望很大的人,他希望自己建立的朝代是最好的,亲自制定了很多制度,精力旺盛,也很疯狂。
明朝初期,朝廷官员分为2派,一个是李善长
代表的淮西派
,另一个则是刘基
代表的浙东派
。李善长可以说是朱元璋的萧何,后勤部长。朱元璋对其也很器重,因为都是老乡。两派互相攻击,最后两派都覆灭了。这时候蹦出来个胡惟庸
当丞相,大肆拉拢派系,但朱元璋似乎不管不问,直到时机成熟,一件小事就让胡惟庸倒台,牵连者上万人,被杀。然后朱元璋废除了丞相制度
,还设立锦衣卫
等特务机构,专门监察官员不法者。锦衣卫,飞鱼服
,绣春刀
是标配,电影绣春刀等都在讲述着这个传奇的职业。
朱元璋制定了许多约束官员的制度,给官员的俸禄又少,还面对着一个杀官员不眨眼的皇帝,所以明初当官真的是有很大风险的,可谓是朝不保夕,即使你没有犯法。
空印案
是官员钻法律的漏洞,郭桓案
是腐败,蓝玉案
着实是蓝玉自己作死,蓝玉有性格缺陷,打仗很吊,做大官不会做,最出名的就是他奸淫投降俘虏的元妃,人品有问题。后来又因为别的事惹恼了朱元璋,以谋反罪处死,牵连甚广。
为了子孙万代
朱元璋杀那么多人,很多错杀冤杀。这与其自身成长经历有关系,他从要饭的变成皇帝,这期间,他的心越来越硬。他希望自己的后代不要像他那样受那么多苦,为子孙剪除了一大批可能有威胁的臣子。建立了他认为完美的制度,认为这样他的子孙后代只要他制定照着制度走,就能千秋万达,历史证明,这多么不现实啊。
四、靖难之战
朱标与朱允炆
朱元璋的儿子除了太子朱标
,都被封为亲王,拥有军队,用以危难时勤王。朱标,为人宽厚,为朱元璋喜爱,被封为太子,但是死得早。由于朱元璋对朱标的深爱,便立朱标的儿子朱允炆
为继承人。朱允炆也是个饱读诗书,宽厚的人。朱元璋怕自己走了,朱允炆镇不住那些有能力的大臣或者亲王,给他留了几个人。方孝孺
,忠义的文臣。齐泰
,不出错的出色官员。黄子澄
,朱允炆的伴读。朱允炆早就意识到朱棣
不会安分。
靖难
朱允炆一上台就搞他的其他的几个叔叔,或者关起来,或者流放,但就是不杀死,妇人之仁。朱棣也警觉了,暗中打造兵器,装疯。等到时机成熟了,遂起兵,占据北平
。本来朱棣一个亲王,十几万兵,不可能成什么气候。但是怪就怪在朱允炆和朱棣能力不是一个层级的。
首先去打朱棣的是耿炳文
,这是个守将,不会攻啊。带了30万人,败。但是朝廷兵多啊,第二波,李景隆
,李文忠之子,但这是个军事白痴啊,带了60万人,又败。这一战也有沙尘暴的原因,让朱棣抓住了时机,天要朱棣胜。之后,朱棣进攻,打济南,这个时候,有人站了出来,铁炫、盛庸、平安
这些人,有的是小吏,有的是低职军官,但他们守住了济南。战争进入拉锯阶段。
朱允炆任命盛庸为新的总帅,进攻朱棣。此战朱棣大败,大将朱玉
战死。但是因为朱允炆的不杀朱棣
的约束,混战中所有人都不敢把火器朝朱棣身上招呼,这也是朱棣与朱允炆的等级差别的体现。之后又一次发生了沙尘暴,朱棣又打败了盛庸。
姚广孝
,和尚,道士,阴阳家。本来已经是个老人了,但觉得一生空有抱负无处施展,又考不过科举,就到了朱棣的身边,劝说朱棣造反。这一次他劝说朱棣绕道直取京城,于是朱棣又出发了,不打济南了,走徐州、宿州、灵璧、直到南京
。这个时候,那个李景隆又出来了,作为朱棣的内应来打开城门了,这个间谍埋得好深啊。朱允炆烧城失踪,一批忠臣被朱棣残杀。
朱棣,历时四年,燕贼篡位
。归因于他的坚韧,朱允炆的等级太低。